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锻造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据教育部《2025—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要求,11月19日上午,学校党委书记林来平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走进了厚德楼504-506、104教室的思政课堂,听取了叶婷老师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与崔玉改老师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两门课程,以深入听课调研指导思政课教学工作。

听课过程中,林来平专注聆听授课内容,详细记录教学环节设计、理论讲解内容、案例运用实效及师生互动细节,重点关注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的阐释能力、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度和反馈情况,全面掌握课堂教学的真实运行状态。

课后,林来平与授课教师展开深入交流。他对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课堂亲和力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两堂思政课均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与成长需求,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深度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想共鸣。同时,他围绕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本土案例与专业特色案例的精准适配、学生互动参与度的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建议。

林来平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他鼓励全体思政课教师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打磨课堂,向45分钟课堂要质量、要实效,着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点头率”,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他要求教师们要以“名师”为目标,争做学校教育教学的标杆榜样,将教师职业作为崇高的事业追求,在教书育人中彰显人生价值、实现自我提升。

“推门听课”已成为学校党委常态化调研督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抓手,体现了学校党委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校领导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也为思政课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共进的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