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基本信息 >> 正文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纲要

作者: 时间:2014-09-27 点击数: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时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更是学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十二五”期间汕尾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依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十一五”工作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基本完成了学院“十一五”发展目标,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3800名发展到2010年的5869名,增加54.1%。招生专业从2005年的24个发展到2010年涵盖教育、电子信息和经济管理三大专业群共32个招生专业,同比增加33.3%。成人教育办学规模不大扩大,累计招收成人教育学生2534人,在职培训13164人次,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筹措资金,共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学院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同比增加34.3%;教学行政用房36703平方米,同比增加31.8%。投入1200万元加大教学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46万元,同比增加94.3%;图书馆现有藏书30.5万册,同比增加107.5%。投入300多万元,建成覆盖A、B两区的校园网。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通过引进和培养的途径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人数从2005年的250人发展到2010年的342人,同比增加36.8%;专任教师总数从172人发展到243人,同比增加41.3%。专任教师中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数从40人发展到64人,同比增加60%,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4%;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从19人发展到50人,同比增加163.1%,占专任教师的20.5%。教师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四)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院积极争取中央和广东省专项资金扶持,共计投入1253万元,新建、扩建实训、实验室22间,多媒体教室28间,投入实训设备500多台套、建立校外实训基地80家。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训水平明显提高,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达到98%以上,其中师范专业毕业生基本通过市教育局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教学技能测试并获取教师资格证书。

(五)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大力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近年来,我院共计106人次参与国家和省市各级技能竟赛,获得全国二等奖4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3个;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8个,优秀奖17个,获奖率高达80.18%。为社会输送了7870名合格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六)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树立科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理念,创办《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打造学术科研园地,积极开展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题研究。近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4项,获得各级科研资助经费12万元。立项院级科研课题90项,投入资助经费20万元,现完成研究任务并结项58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三年,学院教师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5篇,其中被EI、ISTP、ISSTP、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15篇。论文被相关文章报刊引用量达280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十二五”期间学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党和政府更加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把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上升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教育的作用提高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高度。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广东职业教育建设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示范区和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使广东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强省,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为龙头,以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新格局”。这不仅表明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更表明了职业教育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2.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广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广东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必将使广东省经济和社会有一个飞跃的发展,为我省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提出将粤东地区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群”,粤东地区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凸显,我市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分工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我市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深汕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我市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汕尾经济将进入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汕尾争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排头兵提供人才支撑的责任为我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学院“十一五”期间的建设,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学院在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上了一个台阶,为学院新一轮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全院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学院较快发展提供了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1.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教育将进一步市场化,将在更高的平台上形成新的竞争,高职院校之间同质化竞争将愈演愈烈。2011年全国高考人数锐减30万,无论是从全国还是全省来看,教育生源下降已是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学院今后发展乃至生存的压力日益加大。

2.制约学院跨越性发展的许多突出问题仍然存在。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影响学院跨越性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学院教育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和建设要求;教职工的价值观、事业的归属感、主人翁意识有待增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仍需加大力度;专业设置偏少,结构不尽合理,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和学院规模发展;课程建设、实习工作、校企深度合作需下大力气加强;基础建设任务仍繁重,需继续加大投入。对于困扰和制约学院发展的这些问题,要认真分析和认真整改,建立与学院“十二五”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机制、新模式、新举措,为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发展目标

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教育法规为办学依据,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主线,以迎接第二轮评估为契机,以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根本;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院办成汕尾地区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为汕尾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基本理念

1.要把学院的发展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结合起来。围绕汕尾市建设“电力能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农业”六大基地的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紧紧抓住我市的发展需求,注重挖掘和传承汕尾历史文化,做促进汕尾科学发展,实现“汕尾理想”的践行者。

2.要把学院的办学定位与汕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明确我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踩准汕尾经济社会发展的节点,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汕尾争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排头兵提供丰富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3.要把协调创新理念和资源整合方式结合起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鼓励高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同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把协同创新理念和资源整合方式结合起来,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打破我市教育资源封闭、分散、低效的格局,消除壁垒、理顺关系,推动资源共享,促进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充分整合利用我市教育资源,实现各资源要素的有效协同。

三、发展目标

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力争通过5-10年的建设,到2020年使在教育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等方面得到显著提高,总体办学水平达到省内同类院校水平,部分专业达到省内同类院校较高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成为粤东地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基地,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职院校。

四、主要任务

1.坚持以规模促发展,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争取到2015年在校专科生人数达到7000人,在校生人数达10000人。巩固高等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办学模式,拓宽开考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到2015年成人教育学生人数达到4000人,职业技能年培训达到6000人次。形成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2.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努力建设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和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采取引进和培养的途径,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到2015年,专任教师达到288人;设法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到2015年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研究生教师占专任教师35%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以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到201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

3.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专业建设。按照《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积极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市场集群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珠宝、金银首饰、服装等专业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水产品批发中心。加快旅游景区建设,推进汕尾港及新港区物流园、深圳(汕尾)转移工业园物流中心建设,倾力打造珠三角地区新的旅游和物流基地”的规划要求。以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主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规划、调整专业布局,努力构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在现有32个专业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到2015年,达到40个专业,力争创建7个品牌专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专业群、艺术设计与艺术教育专业群、旅游与财经专业群、现代农业技术与食品加工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专业群,教师教育文科专业群、教师教育理科专业群;着力加强语文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初等教育、学前教育、工商企业管理、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专业;重点建设珠宝设计、服装设计、海洋水产、食品工程、物流管理、会展服务等专业。同时,要主动服务蓝色崛起战略,积极筹建海洋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推进涉海专业建设步伐。深入研究我市各地区海洋产业带的功能分布、产业链布局,为汕尾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海洋产业需求,科学合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设置的要求,聚集全市海洋专业人才资源,构建涉海专业群。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以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院级精品课程和院本教材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到2015年,争取校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省级精品课程达到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

5.着力服务汕尾文化强市建设,努力筹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思聪艺术学院。汕尾是中原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区域,有着相当丰厚的文化艺术蕴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是专家学者探讨文化积淀的宝贵资源。同时,我市也是著名世界级音乐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的故乡,学院要转变办学思路,挖掘乡土特色,发挥名人效应,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合马思聪艺术中心、汕尾市图书馆、汕尾电大为我院艺术教育科研基地,努力推动在艺体教育系和马思聪艺术中心的基础上筹备马思聪艺术学院。把学院艺体教育系近二十年的教学积累、汕尾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马思聪艺术中心的建设结合,努力把马思聪艺术学院办成我市艺术教育教学、三大地方戏种等非物质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进一步丰富马思聪艺术中心的发展内涵;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把马思聪先生的名人效应和重要思想吸收到学院建设和发展中来,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扩大学院的办学外延的目的;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市马思聪艺术中心、汕尾广播电视大学,市图书馆相距不足百米,具备成为一个教学区的条件,可考虑在此挂牌成立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马思聪艺术学院,一方面可以在地理位置上凸显学院作为汕尾唯一一所高等院校的办学地位,使其成为宣传我院(甚至是我市)的一个重要窗口,另一方面可以整合马思聪艺术中心、汕尾电大和汕尾市图书馆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力,促进各资源要素的有效协同,促进我市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6.着力加强整合资源力度,进一步加强校园规划建设。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办学空间,科学规划校园。目前校园占地面积19.4万平方米,到2015年校园占地面积达到46.4万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3.7万平方米。到2015年建筑面积达到14.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达到10.2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努力做好实训中心大楼、学术报告厅的装修工作,争取按期完工,早日投入使用。加大征地工作力度,力争完成学院与林伟华中学、新城中学三校交界处的27.3万平方米的发展用地的征地工作,并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市体育运动中心重新规划为我院的发展用地,原有用地作房地产等项目开发。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盘活资金,促进市体育运动中心的建设,解决我院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另一方面,把市体育运动中心建在以我院、林伟华中学、新城中学和实验小学为中心的教育片区内,实现体育运动中心和各学校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市体育中心的使用效益。同时在新征土地上规划建设图书信息中心大楼、行政综合大楼、公共教学楼、体育训练馆、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一批基础设施。

7.着力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教学设备。在现有1846万元教学设备基础上,筹措资金购置教学设备。到2015年,教学设备总值达到3000万元。我院现有图书30.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7万册),到2015年,藏书(含电子图书)总量达到41万册。加大校园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管理与网络学习平台,提高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8.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2000万元,重点建设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共同发展的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和英语教育、艺术教育、自然科学校内实训基地;补充完善电子信息和财经与管理实训基地。着力提高实训基地服务中小学、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十二五”期间,根据地域经济发展和汕尾市四大战略、六大基地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资源优势,计划每年培养中小学教师和高技能人才4000名以上,培养中级技能劳动者2000名以上;五年内举办各类教师和技术培训服务100期(次),重点包括教育技术、电子信息、财经管理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人数达到20000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再增加5个鉴定工种,可鉴定工种数达到10个,获证书比例达到90%以上,不断增强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功能。

9.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大力开展院级教改项目基础上,建设和培育一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和教学成果项目。

10.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到2015年争取年度科研经费投入80万元,承担省市级以上课题20项,争取在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立项上有新的突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篇以上,出版专著5部,开发新产品3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选拔和扶持培养10名中青年科研学术骨干,打造科研团队,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参加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20人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或开展科研合作20人次;面向汕尾实际需求成立3至5个研发机构(中心、基地),对接地方重大战略需求,深度融入“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开展校企和校地合作,与10家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承担10项以上应用研究课题,提升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能力。争取学报公开刊号,实现公开发行,突出地方特色,传承优秀地方文化。

第三部分 措施保障

为确保学院“十二五”事业规划的实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争取上级部门从资金、政策、制度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学院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思想保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市场定位意识、特色取胜意识、打造品牌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和鼓励教职工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大胆创新,真抓实干,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推动学院的改革和发展。

二、组织保障

加强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坚强的党性、务实的作风、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学院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做出贡献的党员队伍,带动全院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奋发向上,为学院发展建设争做贡献。

三、制度保障

加强学院制度建设,制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院各项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使行政管理工作达到便捷和高效;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岗位聘任管理制度,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完善师资队伍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招生就业工作制度,确保学院办学规模持续稳定发展;完善计划财务管理制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确保学院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四、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资金筹集到位。一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除正常经费的核拨外,积极争取各类专项拨款。二是加大自身发展多渠道筹集资金力度,在加强学费收入管理基础上,通过技能培训、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以及企业支持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同时调整资金支出结构和倡导建设节约型学院,以保证资金投入。三是加强与商业银行沟通,积极筹措信贷资金用于图书信息中心大楼、行政综合大楼和科学发展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大社会融资工作力度,通过引入企业办学方式进行利益共享,建设学生公寓、图书信息大楼、体育训练馆等基础设施。

表一:拟增设专业一览表

增设年份

专业类别

专业

专业方向

拟招生

人数

学制

2011年

师范

初等教育

文科方向

200

三年

初等教育

理科方向

200

三年

学前教育

100

三年

2012年

职业技术

通信技术

50

三年

社会工作

50

三年

应用艺术设计

50

三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

云计算

50

三年

2013年

职业技术

物流管理

50

三年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50

三年

食品加工技术

50

三年

应用英语

涉外文秘

50

三年

2014年

职业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

50

三年

景区开发与管理

50

三年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影视广告及栏目包装

2015年

职业技术

酒店管理

50

三年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50

三年

餐饮管理与服务

50

三年

表二:拟在校生规模

2010、9、1(专科)在校生人数4962人,2015年在校生人数为7000人,平均增加340人。

年份

师范类

艺术类

经济类

理工类

在校生数

2010

3500

100

950

750

5300

2011

3800

100

950

750

5600

2012

4000

100

1000

800

5900

2013

4300

100

1000

800

6300

2014

4600

100

1050

850

6600

2015

5000

100

1050

850

7000